您所在的位置:28365 > 行业资讯 > 国内行业新闻 >
光明新区借力海绵城市建设促治水治城融合
28365|时间:2017-12-29 17:38     编辑:张洋

  光明新区作为深圳市设立的第一个功能新区,在成立之初就确定绿色新城的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自2009年起,光明新区在试点区域先行先试,结合国家“十二五”水专项课题研究,在全国率先探索低影响开发建设实践。2011年10月,光明新区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首个低冲击开发(同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2016年4月,以光明凤凰城为试点区域,深圳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新区借助纳入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契机,建设一批符合海绵城市要求的试点项目,并建立完备的技术标准和管控机制,打造涵盖全类型、多层级的海绵系统。以流域及排水分区为规划管理单元,科学布置各类海绵设施,在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同时,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和雨洪径流对城市水系生态的影响,巩固河道治理及建成区治黑治涝的效果。新区全面落实试点工作,坚持低冲击开发,初步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目标,促进“治水与治城”融合。今年4月,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三部委审核,以光明新区凤凰城为试点区域的深圳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这14个试点城市考核中位列第一。


  加强顶层设计,保障海绵城市建设上下贯通


  由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要求高,自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后,光明新区不断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工作方案》和《深圳市光明新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编制了《光明新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深圳市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详细规划》,从组织机制、制度规范方面保障海绵城市建设顺利实施。


  一年多来,光明新区将试点区域划分为19个汇水分区,并筛选出建设条件成熟的79项项目纳入试点项目库,在试点区域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在今年4月份国家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组织的2016年度海绵城市试点绩效评价中,光明新区试点区域良好的工作进展,助力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考核得分取得第二批14个城市中名列前茅。


  样板示范先行,探索海绵城市本地化实施路径


  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全面应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统筹建设”的理念,采用新老分策、多管齐下的策略,高标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同时,为了有效指导试点区域建设项目落实海绵城市要求,光明新区筛选出光明群众体育中心、光明集团保障房、公园路、三十八号路、新城公园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鹅颈水综合整治工程样板段等8项建设项目作为样板工程,涵盖建筑与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和水系修复等多种类型,并通过系统设计、精细化施工和运营管理以及数学模型评估分析和监测评估,明晰建设绩效。


  截至目前,8项样板工程已经完工7项,包含海绵型建筑与小区2项、海绵型市政道路3项、海绵型公园绿地1项、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1项。试点区域样板工程的实施,探索形成了本地化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打通了从理论到工程实施的关键步骤,为深圳乃至我国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维护、评估、监测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实证和样本。


  首吃PPP螃蟹,引导社会资本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位于茅洲河中游、公明新围路旁的光明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是光明新区仅有的一座污水处理厂,其处理能力为15万吨/天,目前已基本满负荷运转。伴随华星光电、中山大学等大项目相继落户,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配套工程已经难以满足光明新区发展需求,净化厂二期建设迫在眉睫。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管理优势提高建设效率及运营质量,光明新区创新投融资模式,将30万立方米/天处理能力水质净化厂和总长度约982公里污水管网的“厂网一体化”项目打包,采取PPP模式实施。该项目是深圳首个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


  根据PPP试点合同内容,这份总投资15.82亿元的项目,共包含11个子项目,主要有两大块内容。其一,水质净化厂一期要进行提标改造。建成后实现污水处理能力为每天15万立方米,出水水质达到IV类标准、出厂污泥含水率低于50%。其二,运营管理净化厂收集范围内的雨污水管网。其中,存量管网合计700公里,在建管网合计约141公里,这些项目采取运营管理模式。


  光明新区“厂网一体化”PPP项目期限为30年,建设期为2016年-2018年。该项目作为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的首个PPP试点项目,一方面引进了专业化的管理运营团队,同时也引入了社会资本,在治水等基础性工程建设方面撬动了社会资金的参与,其开工对光明乃至深圳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积极探索。


  注重重大项目引领,打造新区特色“海绵体”


  重大项目具有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影响大、效益强的特点,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各重大项目中,以此来探索海绵城市治理经验,进一步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对带动光明新区海绵城市系统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其中,投资300亿元的光明小镇将依托新区丰富的山水田林资源,将打造成为“深圳的生态后花园”。光明小镇项目包含新区两个水库、两条河流和最大的基本农田,规划面积约11平方公里,具备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可成为光明新区面积最大的海绵体系。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作为深圳引进高等学府落户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落户光明新区公常路以北,用地面积321.15公顷,一期建设面积达125万平方米。光明新区依托校园文化,将海绵理念融入校区设计和建设中,这将对海绵城市建设具有极大的教育宣传价值。


  总投资近500亿元的华星光电G11项目2016年11月底开工建设,定位打造零污染、可循环的高效绿色生态示范型工厂,放置厂房屋顶太阳能电池,并设置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实现雨水回用,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助力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构建智慧感知平台,实现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化决策


  结合国家试点建设要求,光明新区2017年启动光明新区智慧海绵城市监测管控平台建设工作,通过对接国内信息化建设、互联网领域、环境监测顶级公司,拟在试点区域内部署近300组监测设备,形成由9大系统组成的智慧海绵系统实施方案,实现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化决策支持。目前,光明新区智慧海绵监测管控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招标,预计明年汛期前将完成智慧平台建设,进而监测评估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效果,向国家三部委交出满意答卷。


  下一步,光明新区将进一步整合三个平台,将凤凰城开发、治水提质、海绵城市建设三个融合为一体,突出“集成化、精品化、智能化、共享化”四化主攻方向;进一步完善试点区域海绵城市顶层设计,构建一套覆盖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全过程的切实可行的管控体系;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度、质量和景观效果管控,形成一条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景观宜人的体验互动路线;进一步加强智慧海绵城市监测管控平台建设,评估、量化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




来源:深圳市光明新区环保水务局

我的评论  28365网友留言只代表28365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28365观点。
用户名   密码     
热点专题推荐            更多